2005年12月7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一版: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公务员热背后的机关效能
陈有西

  97个部门的8662个职位招考公务员,有接近100万人参加了网上报名,大大超过了去年的54万人。
  我国虽然没有普及大学教育,但大学的招生数每年都在扩大,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了社会一个很大的压力。机关公务员以其优越的社会地位、未来可能获得的权力、稳定的岗位和福利、高于社会平均收入以上的报酬,吸引了大多数的年轻人。
  这样的一种竞争性基础,为中国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素质提供了机遇和条件。我国不缺乏优秀的人才,通过几十年的努力,基础教育的质量已经大幅度提高,能够百里挑一进入国家机关队伍供职的,应当是优中之优,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准都是很好的。确实,这几年考进机关的硕士、学士,为国家机关增添了非常有生气的新鲜血液,为增进机关的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  但是,机关作风拖沓、迟到早退、出工不出力、敷衍塞责、心态不平衡、弄权贪渎、恶意执法、用小权为自己谋私等等“机关病”还是存在的。有的省级机关夏天下午3点还没有人上班,但5点就已经开始下班了。有的乡镇90%的干部住到县城里,来去公车接送,群众很难见到他们。有的干部酒桌上应酬的时间,远比研究工作落实工作的时间多。
  公务员热的一个非正面的因素,就是安逸。因为在市场经济下,已经没有一个行业能抱着茶杯看看报纸有工资拿了。按理说,这样高度竞争、充分竞争而来之不易的职位,每一个人都会充分珍惜,但实际上只要进了这个门槛,有不少人会向后走,一步步堕落,精于钻营、不思进取、空谈骂街,开始“混日子”了。
  原因何在?原因是高竞争的进入,并没有高淘汰的清出。只要不犯党纪国法,不被抓起来,混日子没有关系,可以一辈子安逸地过。企业里的倒闭和被开除的风险,在公务员队伍中是不存在的。有的大学生认为当公务员就是“当官”;有的人认为跨进政府的大门就进了“保险箱”,捧上了“金饭碗”,不用再到社会上激烈竞争,苦苦拼搏。
  真正有真才实学、个性鲜明的人,很有可能是在机关里早早夭折的人。有些唯唯诺诺、藏而不露、阳奉阴违的人,倒可能官运亨通。这种环境使一些优秀人才进了机关之后,迅速放弃了追求而随波逐流,最后成为混机关一族。而有抱负有志气的反而离开了机关,一些本应在公务员队伍中发挥作用的精英人才不断流失。
  《公务员法》第36条、37条规定,公务员要定期考核,结果分为优秀、称职、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;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、级别、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、培训、辞退的依据。第83条规定: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予以辞退:(一)在年度考核中,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;(二)不胜任现职工作,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;(三)因所在机关调整、撤销、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,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;(四)不履行公务员义务,不遵守公务员纪律,经教育仍无转变,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,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;(五)旷工或者因公外出、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,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。
  我国对公务员的管理已经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阶段。如果我们坚持了严进,又坚持了坚决的依法淘汰制,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深得民心的时代就可能到来,“良治”就一定能够实现。